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陕北高原竖起“亚洲最重井架”—一建公司机电安装处再创国内井架安装新纪录
日期:2025-10-31  

金秋九月,陕北高原天朗气清。在海则滩煤矿建设现场,s座总重1924.91吨、垂直高度84米的双斜撑式钢井架拔地起,宛如钢铁巨人屹立于煤海之上。这是一建公司机电安装处在国内矿井施工安装行业创出的又一项崭新纪录。

从9月12日启动井架平移,到9月14日主斜架精准落位,再到9月18日副斜井井架顺利对接,机电安装处以毫米级精度全流程管控,攻克多重施工难题,圆满完成“亚洲最重井架”的安装任务,为海则滩煤矿向千万吨级产能迈进打通关键动脉。

攻坚首战:千吨钢构“平稳起身”,四台巨吊演绎“钢铁交响曲”

9月12日14时28分,海则滩工地机械轰鸣、旌旗招展。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2台650吨级、2台3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同步发力,钢丝绳稳稳牵引着地面组装完成的井架主体,开启整体平移作业。这座被业界称为“亚洲最重井架”的销铁巨物,由263.18吨的立架与1661.73吨的斜架组成,其箱体梁柱构成的双斜撑结构,既考验力学设计的精妙,更挑战吊装技术的极限。

为确保首战告捷,机电安装处从施工筹备阶段便立下“毫米级精度”的技术标准。总工程师带领技术团队全程跟班控,双井架地面组装到焊接作业,每一道焊缝、每一个连接节点都需经过严格验收:吊装前,团队专项梳理风险点,针又吊车选型、卸扣规格、钢丝绳强度等关键环节,实行“定人定责定检”机制,所有设备及索具均达到最佳作业状态。试·吊、检查、调整、起吊·”一系列流程环环相扣,四台巨吊的国“手臂”精准协同,国为后续调向及正式吊装筑牢基础。

精准落位:动态纠偏应对突发风险,3分钟稳住“钢铁脊梁”

9月14日秋阳正好,主斜井井架吊装进入关键落位阶段。上午9时18分,现场施工人员各就其位,各项工序精准推进:有人紧盯吊具索具状态,有人操作无人机监测高空吊耳,有人用测量仪器把控起吊姿态,地面警戒与引导指挥同步推进,现场宛如一场精密运转的“工业大片”。

“393.57吨的主斜架,相当于200多辆家用轿车叠加,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引发风险。”为保持井架平衡与吊车受力均衡,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四点同步提升+动态纠偏”技术,由总指挥统一协调四台起重机的起吊与行走节奏。当井架从水平状态抬升至76°时,标阵秋风突然袭来,井架顶部出现轻微晃动。“稳住!调整1#、2#吊车液压流量!”对讲机里的指令果断清晰,操作手迅速响应,测量组同步复核数据,仅用3分钟便让井架恢复稳定状态。

最终,在经纬仪的全程监控下,井架上下铰链精准对齐,销轴顺利穿入定位孔。主斜架成功落位!

攻坚拔塞:狭小空间里的“空中接力”,1毫米误差彰显铁军实力

“主斜架是‘首战告捷”,副斜架则是+攻坚拔寨’!”9月18日副斜井井架吊装前,处长解志勇的动员掷地有声。这座与主斜架同等重量、高度超54米的“重量级选手”,面临着更复杂的施工环境:作业空间狭促,地面管沟密布如网,且需与已起立的主斜井井架实现“空中接力””施工难度叠加倍增。

面对挑战,项目团队打出、“技术+管理”组合拳:技术组应用三维建模技术精准校核吊装路径与受力点,确定“水平位移+小角度旋转+大角度爬升”的专属方案,并反复进行模拟计算,确保施工方案“零误差”;现场管控有条不紊,起重指挥手势利落,操作司机操控精准,作业人员一丝不苟。现场设置3个监测点位,实时跟踪架体垂直度、设备运行状态与风速,每个环节均执行”“双人安全确认”,“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

17时10分,连接主、副斜架的两根横梁精准对接。经检测,连接误差仅1毫米!这意味着海则滩煤矿主立井井架主体吊装关键节点至此全部攻克。现场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近日,陕西亿华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向一建公司机电安装处发来重磅贺信,盛赞机电安装处创新采用“整体组装、地面平移、分段起立、空中对接”方案,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毫米级的安装精度,以“零安全事故、零质量缺陷”如期完成施工任务,打赢了“技术难度与工期压力并存”的硬仗,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

海则滩井架安装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机电安装处将锚定“专精特新”发展方向,深耕立井安装主责主业,持续以匠心创精品,以精品塑形象,为一建公司打造一流的能源服务链条贡献坚实的安装力量。